乐文小说网 > 镇北王 > 第975章 敲响警钟

第975章 敲响警钟


推动很多事情进行的根本就是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工代赈的本质是朝廷雇佣百姓做工干活,搞一些基础建设,以此来拉动内需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在这个时代,很多人的传统观念固化,认为百姓做工,这本身就是他们应该服的劳役,凭什么给钱?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这部分工钱就到了官员们口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只要是做工程,有拨款就避免不了存在贪腐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给关宁提了个醒,接下来他要更大规模的搞基建,像什么兴修水利,开挖运河,架桥修路等都要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必须要把警钟敲响!

        关宁觉得有必要搞一个杀鸡儆猴!

        都是过来人,说这里面没有猫腻他都不相信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关宁看着手中的折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宜州州牧李福提前准备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个时代有网红这个词,那么李福就是网红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推行新式科举前夕,关宁将各州主官召至上京,李福大放异彩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提出的农庄法已在全国推广开,这个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法,有效的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,增加了粮食收成,也为国家增长了税收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福主政的宜州,上缴国库的税收连年上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个人才。

        是一个懂变通的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得以工代赈实施,他又敏锐的抢占先机,想为宜州争取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方案做的很详细,基本是标准模板。

        有详细施工方案,还有绘图,还有详细预算,包括要用到多少钱,要用到多少劳工,预计工期多长时间,甚至连预计功效,惠济多少良田,提升多少亩产都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可没有人教过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你自己做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臣跟下属官员一块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问道:“您看怎么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这可是个大工程,所需费用太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关宁开口道:“直接贯通整个宜州,引沧江水,绕过上京,可跟澜运河连接……这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工期定为了三年!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开口道:“此运河修成,就可引南水至北,惠济何止万民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能真正加强南北两地联系,好处巨大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花的钱有点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低沉道:“整个工程下来,需要近千万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近千万两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数字把在场官员都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过这笔钱,我们地方也会出三成到四成,朝廷再拨付短缺,这工程是随干随需,现在看来是一大笔开支,但到第三年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压力,只要修成都是值得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急切的说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能不能成,就看这一次了,他知道也只有陛下能有这么大的气魄来做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宁都有些佩服李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提出的这个工程超脱了时代,已经可以算作是南水北调工程。

        南方洪水泛滥。

        北方干旱连连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。

        都能想到引南水到北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法是好的,可实际上很难做到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地势上是,南方低,北方高,水往低处流是谁都明白的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就要让水往高处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想而知有多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您先考虑考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见关宁沉默不语,又忙着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用考虑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神色黯然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就知道是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期长,难度大,花费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以现在的大宁确实难以做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朕同意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关宁开口道:“你回去后就可以去上京报批,等户部拨款,明年开春就开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真的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微微愣神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万万没想到陛下还真的能同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只是这钱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福又犹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要开工就必须要完成,最后因为没钱进行不下去,可就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是自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关宁直接道:“烂尾工程劳民伤财的可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!”

        关宁笑着道:“说实话要是换成以前朕是真的不敢应你,这个工程值得做,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主要看中还是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条运河修通了,能把北方盘活,上京以北也有了经济运输线路,还有战略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官员都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工程,但刚才可是听说了,花费要近千万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陛下都能答应?

        李福笑问道:“陛下此行有收获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曾经是军队出身,也跟蛮族打过仗。

        前段时间因为陛下未归,朝堂混乱,人心动荡。

        陛下回来了,并不着急回京,反而把他们找来问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轻松的样子,一看就没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连这样的活都敢接,肯定是有大收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次战果关宁并未公布,就连白绍元抢掠回的都秘密积压着,没有外露丝毫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外界是毫不知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宁没有说过,给了一个你懂得的表情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还正愁怎么花钱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福这就赶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您看看臣提交的,相比李大人那近千万两,我这个只需花费几百万两就能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有一个年近五旬,肤色略白,留有长胡的官员站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是北方延州的州牧,徐方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延州和宜州相邻,只不过一个在关外,一个在关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徐大人,你这有些不厚道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有一州牧开口道:“今年你们延州有修了一条河渠吧,我们这西北可什么都没有落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差不多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众人说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,你们不找李大人,还尽说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徐方年开口道:“陛下,您看看,臣都准备好折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也是事先有准备的一位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宁拿起细看。

        有李福的方案在前,看着实在难以入了眼。

        连可研都算不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说明也很简单,就是说在某处要修一条水渠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不明白,钱数倒写的很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宁问道:“你这三百万两是哪来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连预算花销都没有,长度没有,劳工没有,你这钱数是怎么得来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大概估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概估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徐大人,这个可不行,你下来看看李福的折子,按照他那个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关宁也未说什么,他也能理解,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可行性研究这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了,延州今年不是修了个水渠,现已完工,朕要回京正好顺路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这一开口,却没有注意到徐方年面色微变。


  (https://www.lewenwuxs.com/1305/1305860/5080947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ewenwu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xs.com